祝贺课题组微纳米机器研究团队成功举办《 生物医用微纳米马达研修班暨大湾区青年学者论坛 》!

2020-12-23

祝贺课题组微纳米机器研究团队成功举办《 生物医用微纳米马达研修班暨大湾区青年学者论坛 》!

高长永:生物医用微纳米马达在克服生物屏障的研究进展

高长永,哈尔滨工业大学讲师,研究兴趣包括游动微纳米机器人、仿生药物运输 载体以及纳米生物工程。 

何前军:纳米气体医学

何前军,深圳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,主要从事于纳米生物医用材料方面的研究,开辟了纳米气体治疗研究领域。


牟方志:光控微纳米机器人机器集群行为

牟方志,武汉理工大学副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,主要研究方向:研究兴趣包括微纳米马达、仿生微纳米机器人和响应性光子晶体。

马星:生物医用微纳米机器的构建与诊疗应用探索

马星,哈尔滨工业大学(深圳)教授,博士生导师,主要研究方向:多功能微纳米颗粒的生物医药应用,以介孔二氧化硅材料为主;智能化自驱动微纳米载体的生物医药应用。

宋霜:消化道辅助诊疗机器人

宋霜,哈尔滨工业大学(深圳)副教授,博士生导师,主要从事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设计与优化、智能感知以及主动控制等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工作。具体内容包括:胶囊机器人、线驱动机器人、同心管机器人、磁驱动微机器人、电磁定位系统与算法等。

Jean-Pierre Sauvage:分子机器

Prof. Jean-Pierre Sauvage (Nobel Laureate of 2016 Chemistry)

Samuel Sanchez: Swarms of Biocompatible Nanoswimmers Powered by Enzymes: From Basic Perception to In Vivo Applications

S. Sanchez教授西班牙巴塞罗那-加泰罗尼亚生物工程研究所(IBEC)、加泰罗尼亚研究与高级研究研究所(ICREA)和巴塞罗那科学技术研究所(BIST)的副主任和ICREA教授。主要研究内容包括:催化和生物催化微纳米马达、3D生物印刷生物机器人、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到纳米机器人在生物医学和环境领域的应用

唐晋尧:活性微纳米粒子的相互作用和集群共识机制 

唐晋尧,香港大学副教授,博士生导师,主要从事基于低维纳米材料的纳米光驱 动微纳米马达,热电传热和热电材料与太阳能材料研究。同时在纳米材料的加工 制备、工艺开发以及应用开发具有丰富的经验。 

唐颂颂:微纳米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及生物应用 

唐颂颂,北京科技大学博士,罗湖医院集团精准研究院微型机器人项目组负责人, 目前研究方向是仿生微型机器人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。

王奔:Functionlize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for Targeted Delivery 

王奔,深圳大学助理教授,研究方向主要是功能性表界面材料和微纳米机器人。 

王虹:微纳米马达的材料物理、化学合成 

王虹,中国矿业大学教授,主要研究方向:包括微纳马达的设计和应用、活性胶 体基础研究、多功能纳米材料的制备和性质研究等 

王焦乐:适用于单孔微创手术的连续体手术机器人技术 

王焦乐,哈尔滨工业大学(深圳)副教授,博士生导师,多年以来长期从事手术 机器人 、手术导航系统、微型机器人影像诊断及驱动定位、人机交互、人工智能 等相关领域的研究。

王吉壮:光驱动硅纳米线马达的设计与机理研究 

王吉壮,暨南大学副教授,主要研究方向:.功能微纳米马达的设计、相关机理与 应用研究;光电催化材料。 

万密密:生物医用微纳米马达在心血管和癌症治疗中的应用 

万密密,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,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生物医用材料在血液相关疾病 治疗中的应用研究(含多孔/介孔材料、微纳米机器人等)。

魏强:材料细胞界面的力学感应 

魏强,四川大学,特聘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,主要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相关研究工 作,具备材料学、化学、生物学复合背景,在高分子化学与材料表面改性,以及 细胞粘附与力学信号转导等领域均有充分的研究经历。 

王威:超声波驱动微纳米马达 

王威,哈尔滨工业大学(深圳)教授,博士生导师,主要研究方向:智能仿生材 料(应激响应材料);微纳米低维材料的电化学制备、表征与应用;微纳米自驱动 颗粒;超声波微纳米粒子操控,光学追踪;COMSOL 多物理耦合模拟;微纳米颗 粒动态自组装。 

许太林:超声马达及其应用 

许太林,深圳大学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,主要从事微纳米粒子的运动及其应用研 究,智能可穿戴生物传感器,微液滴传感检测,超痕量标志物的聚集分析检测。

徐文福:智能机器人基础知识与应用实践 

徐文福,哈尔滨工业大学(深圳)教授,博士生导师,主要研究方向:空间智能 机器人;仿生飞行机器人;精细作业柔性机器人;多足移动机器人;协作机器人

俞江帆:磁控胶体集群的图案化生成和控制 

俞江帆,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,研究主要集中在微/纳米机器人和医疗机器人领 域。同时在微/纳米机器人的群体控制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,包括它们的基本建 模、驱动策略、运动和重构控制以及生物医学应用。 

杨志禄:内皮功能仿生心血管支架研究 杨志禄,西南交通大学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,主要研究方向聚焦冠脉血管动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发生机制、以及针对性用于冠脉/外周血管疾病治疗的 纳米靶向药物、药物球囊及具有病灶治愈和血管组织修复功能的血管支架研究;

张何朋:微纳米马达相关的基础物理原理 

张何朋,上海交通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,研究兴趣集中在流体、材料、生物物 理和软物质的交叉领域;利用单细 胞显微成像、微流变测 量、三维粒子成像、 微纳加工等实验手段和流体力学、统计物理等理论方法研究下列问题:1. 生物推进;2. 仿生机器人;3. 生物和机器人的集体行为;4. 纳米颗粒的输运行为

张立:医用磁控微纳机器人从个体到集群 

张立,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主要科研方向为微纳尺度机械、材料 及其应用,研究兴趣包括微型/纳米机器人及其生物医学应用。

张新涛:骨科运动医学手术及生物材料应用 

张新涛,北京大学深圳医院,医学博士,主任医师,北京大学博士生副导师、副 教授,硕士生导师,尤其擅长关节镜治疗各种膝关节运动损伤(前交叉韧带、半 月板、软骨损伤)、髋关节疼痛(股骨髋臼撞击症)/臀肌挛缩症,以及膝关节置 换、骨科术后康复、运动损伤康复。


赵远锦:智能仿生材料界面与器官芯片 

赵远锦,东南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,主要研究方向:微纳结构生物医用材料; 仿生智能界面材料;微流控与仿生器官芯片